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之一,建筑業在最近幾年一直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在新一輪的經濟周期中,伴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建筑行業也始終保持較高速的增長態勢。除2015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較上年僅增長了2.29%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了較快增長,中國建筑業總產值在過去五年內的平均增速超過了近幾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數據顯示,我國建筑業總產值從2015年的180757.47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48445.7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28%。
在建筑業整體繁榮增長的同時,裝配式建筑行業也隨之迅速發展。2014-2018年,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每年均保持24%以上的增速,到2018年,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已經達到1.9億平方米。
近年來,國家對建筑行業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預見未來裝配式建筑行業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2017年4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珠三角城市群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15%以上,到2025年年底前,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35%以上。陜西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陜西智能建造”水平處于全國前列。到2025年預計裝配式建筑占比達30%以上。
裝配式建筑滲透率低,提升空間大。行業內將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房地產新建房屋面積的比重稱為裝配式建筑滲透率,用以表示一個國家裝配式建筑的覆蓋率。2018年我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為1.9億平方米,同期我國房地產新建房屋面積為20.93億平方米,裝配式建筑面積占比僅為9%。
而主要發達國家建筑現代化推進已經較為成熟,建筑業相對成熟、完善,特別是工業化程度高的發達國家均曾開發出各類裝配式建筑專用體系,美國、日本、英國、新加坡和瑞典等發達國家的裝配式建筑滲透率均已達到甚至超過70%,而我國裝配式建筑滲透率僅為9%,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但同時意味著提升空間巨大。
預制混凝土結構的市場主體地位暫不可撼動,預制鋼結構占比雖然較少,但是憑借強度高、自重輕、環保等因素,增長速度較快。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民用建筑中,鋼結構建筑占比均超過20%,其中美國占比最高達45%。相比之下,我國民用建筑中鋼結構建筑僅占約5%,未來可提升空間巨大。
我國裝配式建筑的造價成本中85%為建筑安裝成本,而建筑安裝成本包括人工費、材料費和其他費用。隨著裝配式建筑裝配率提高,人工費用占比逐漸降低,主要費用材料費用逐漸提升,其中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人工費用占比最低,僅為8.2%,材料費用占比最高為72.0%。考慮到建筑業人工成本逐漸走高,隨著應用規模擴大規模效應體現,材料費用將逐漸下降
讓我們再加深一下裝配式建筑有哪些優勢?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的建造方式相比有資源節約、品質優良、風格多樣、工期加快、成本可控等五大優勢。
如現場作業的粉塵、噪聲、污水大大減少,可以節水80%、節能70%、節材20%、節時70%、節地20%,同時也沒有以往腳手架和大量濕作業,工人也大幅度減少,且建造過程可很好地實現“五節一環保”,符合國家的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目標。
載入裝配式建筑標準化工序取代粗放管理,機械化作業取代手工操作,工廠化生產取代現場作業,地面性作業取代高空生產,產業化工人取代散兵游勇,保障了質量安全和施工效率。
裝配式建筑還能夠協同建筑、結構、機電、裝修各專業模數尺寸,避免多專業由于尺寸碰撞導致的二次返工,影響質量;協同建筑、結構、機電、裝修的各專業性能要求,保證建筑功能、結構體系、機電布置、裝修效果相匹配;協同建筑、結構、機電、裝修的各專業接口標準,統籌精準預留預埋,保證安裝的精確。
裝配式建筑是傳統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業良性互動,是建筑工業化和筑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產物。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對推動建筑生產方式變革、保障工程建設質量安全、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具有重要意義,對減少污染物和廢棄物排放、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強勞動人口調控與管理等也具有積極作用。大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必經之路。